崂山旅游集散中心保洁人员王文娟告诉记者:“现在厕所内外不但闻不到一点点异味,还能闻到淡淡的檀香味。”
从旱厕到生态厕所
“这竟然是个厕所,我还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日前,在山东青岛崂山风景区旅游的游客隋鹏对崂山旅游集散中心的厕所赞不绝口。他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走过那么多旅游景区,崂山风景区的厕所堪比酒店休息区。
厕所改革之前的结构是半开放式,要想全部把蚊蝇祛除根本无法实现。冬天还好说,一到夏天,臭味满街飘,蚊蝇到处跑,厕所里没有任何排污设施,污物都堆积在池底,不堪入目。游客来上个厕所,顶多熏上个3分钟,一会就走了。工作人员就惨了,从上班熏到下班。回家以后,孩子老婆都嫌弃,一身臭味。
人性化融合高科技
流清管理处工作人员肖谦曾是崂山旅游集散中心厕所的管理者,他半开玩笑地说:“2006年之前的景区厕所,真是个痛苦的回忆,那时还是旱厕。旱厕有三大难,祛污难、祛蚊蝇难、祛味难。”
回忆起这些,肖谦不住摇头,“以前的日子怎么过来的,真不敢想象。游客少还行,游客稍微一多就得排队。上厕所排队,上完厕所洗手也得排队。原来,厕所只有一个洗手的地方,那就是在厕所墙外临时拉的一个水龙头。天不冷上完厕所还能洗个手,天一冷,水管都冻了。”
景区公厕在建设标准上,还引入许多新技术。比如利用改良的MBR生态处理系统实现污水零排放,一体化新风系统实现降耗节能,先进的光触媒板材实现除臭抑菌;红外线测量技术实现大数据集中控制;气味超标时自动排风。厕所形成标准化规范,创新性打造生态化、无味化、智能化、标准化、效能化的“五化”厕所建设体系。
现在,厕所内管理人员和保洁员的清洁打扫、及时添加手纸、补充洗手液等还有了智能化通知。不再担心出现打扫不干净、没有手纸的尴尬。肖谦告诉记者:“我们在注重节约水电、运维成本同时,特别注重给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厕所大厅内还设置爱心盒,备有常用药品、针线、糖果,为在厕所内休息的游客提供免费的报纸,景区导览图等。”
值得一提的是,厕所配备了很多人性化设施。母婴室、残疾室,特别是第三卫生间的设置,给游客提供了极大方便。王文娟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个30多岁的南京女游客,推着轮椅抱着孩子。轮椅上坐着老人是位男士。老人要上厕所,可女士既不能推他进男厕又不能进女厕。加上还抱着孩子,愁的女游客团团转。这时咱的第三卫生间发挥作用了。工作人员帮她把孩子放在第三卫生间内的婴儿台上。她自己扶着老人上厕所。出来以后,女游客感动地哭了。她告诉我们一路走过来,没上过这么好、这么方便的厕所。”
“我想要是能把之前说咱是最差厕所那个上海游客的电话留下就好了。我拍个视频给他发过去,让他看看现在咱厕所的变化。”肖谦开玩笑说。
主管部门和景区终于痛定思痛,开始了艰难的整改。如今的崂山景区的厕所变为拥有40多个蹲位的生态公厕,有宽敞整洁的休闲长廊、免费WiFi上网、悠扬的道教轻音乐等。
“我们基本上3天一大清,一天3小清。小清就是厕所的两个保洁员接上水管,用水冲洗。大清则比较麻烦,需要前一天下班前,用草酸、84消毒液兑上水浸泡一宿,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就戴上胶皮手套,用钢丝球使劲刷。即使这样,效果依然不好,还是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