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道交通方面,上海将在现有17条轨道交通线路(含磁悬浮)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14号线等共计128公里在建线路建设,推动地铁新线(段)加快竣工、开通。
“我们计划在中心城区建成‘九横十三纵’22条中运量公交通道,全长280公里,在中心城范围内形成‘轨道交通+中运量’的城市公共交通主骨架,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主要的公共交通客运走廊。”谢峰表示,上海将进一步推进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广中运量公交发展。
下一步,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联合成立长三角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试点工作小组,进一步研究制定适应长三角各毗邻地区的公交客运衔接模式,形成统一、明确的运营标准和执法监管体系。
4月19日,安徽合肥轨道交通加入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朋友圈”。上海市民凭借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App,除在上海本地和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的城市轨道交通使用外,还可直接刷码乘坐合肥轨道交通,享受便捷出行服务。
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也是上海市交通运输部门今年工作重点。上海将进一步完善“总量控制、牌照管理、动态调整”的管理思路,将共享单车管理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现场清理处置为主,转为兼顾对共享单车企业进行动态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运营激励挂钩。
从14.5米长的“巨龙车”到开“母婴车”先河,从人工报站到普通话、上海话、英语3种语言报站……上海“网红”公交线路——公交71路,历经半个多世纪,见证了上海公交发展的日新月异。
中心城区规划22条中运量公交通道
“如今,上海各网约车平台企业已按要求累计清退背景审查不合格的驾驶员1.3万余名、无资质网约车35万余辆;车辆、驾驶员和订单全部数据接入市网约车政府监管平台,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市网约车平台企业运营情况的实时监管。”对于市民尤为关注的网约车监管问题,谢峰也作出回应。
2018年,上海交通执法部门对网约车相关企业进行了密集的约谈、整顿;各平台与公安、交通执法部门建立案件协查、非法网约车查处抄告等联动处置工作机制。上海市交通委还要求各网约车平台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和维稳主体责任。
动态考核共享单车企业
研究制定长三角客运衔接模式
“以前下班,总是急急忙忙赶往车站,就怕错过车。自从有了‘上海公交’App,基本上走到车站,车就来了,从容了许多!”家住上海中远两湾城的朱女士每天都要乘坐76路公交车上下班,“上海公交”App的实时到站信息发布功能,给她带来不少便利。
4月21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谢峰就市民所关心的公交中运量通道建设、长三角客运一体化发展等交通问题作出回应。“我们将加快现有交通设施建设,结合创新改革的思路,运用新的手段,像绣花一样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上海城市交通体系,尽可能让市民的出行感受越来越好。”谢峰表示。
2017年2月,功能介于巴士与地铁之间的中运量公交71路开通运营;当年年底,上海新开通两条71路支线,实现支线与主线零距离换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公交71路日均客流量达4.53万人次,高峰时段时速接近18公里。
这是上海联合长三角其他城市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所作的努力之一。谢峰介绍,今年上海市交通委将依托长三角区域协作平台,开展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试点,并将其纳入三省一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签订的《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备忘录》。
据统计,目前“METRO大都会”App用户中,已有约25万人开通了“沪—杭”“沪—甬”等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功能,每周有近万名用户新增开通跨省市的二维码互通功能。今后,轨道交通二维码互联互通还将争取扩展覆盖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地铁,惠及更多长三角居民。
上海不断完善“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群众出行便利程度、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为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上海积极推进公共交通实时到站信息预报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公交”App已实现实时发布1393条线路的到站信息,约占全市公交线路总数的90%。今年,上海各区将力争年底前实现公共交通实时到站信息预报全覆盖。
“网约车的规范,还需持之以恒的监管。”谢峰说,上海市交通委将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合规”的原则,继续充分发挥监管平台的作用,积极稳步推进网约车平台企业合规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