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案后封死了住处,将尸体用塑料布层层包裹,放入了活性炭吸臭;弑母后,还以母亲名义贷款……詹锦华分析,来自生活的创伤,让吴谢宇的多重人格更为扭曲,没有外露的内心其实是悲哀的心理,甚至把所有的不快乐都投射在自己的母亲身上。詹锦华说,青少年没有社会经验,他所在的小家庭就是社会,如此便可能在家庭里施展报复行为。
在孩子青春期,应努力教育其调整情绪,提高抗挫能力,发展其感恩之心。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詹锦华表示,家的概念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孩子6岁之前,即便在孩子诞生的24小时,许多妇幼医院也会做到母婴同室,哪怕婴儿在恒温箱也要放在妈妈身边,这是母爱的激发点。
据吴谢宇高中同学说,吴谢宇平时非常压抑自己,几乎所有事都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詹锦华认为,吴母一直以吴谢宇为荣,孩子是有一定负担的。2010年,吴谢宇父亲离世,原生家庭的变故也对他心境产生了影响。当时,16岁的吴谢宇扮演起安慰母亲的角色,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坚强。
詹锦华认为,“北大学子弑母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有关家庭教育的心理研究表明,“教育是一项要让人幸福的工程,父母做到真正的陪伴,让孩子保持幸福感。”
吴谢宇原本的光明前途,与逃亡重庆两年多在酒吧兼职,前后的反差令人难以置信。詹锦华分析,对作案动机避而不谈,恰恰是吴谢宇最痛的软肋,悲哀感、耻辱心促使他从心理上自然而然地回避,也存在不希望别人效仿其行为的心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