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数据显示,2018年粉丝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网络红人数量持续增长,较去年增长51%。其中,粉丝规模超过100万人的头部网红增长达到了23%。
抖音短视频、小红书种草帖、电商直播成为热门的玩法,各类平台快速崛起,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目前,无论是网红相似的妆容,还是选品、宣传,都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缺少个人特色,新兴网红也很难脱颖而出。而过于依赖于网红的平台,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自身核心竞争力。
新内容平台的出现,催生出头部KOL。“口红一哥”李佳琦曾创下1.4万支唇膏1分钟售罄的业绩,为此不少国际大牌纷纷与他合作。赚足了口碑与知名度的李佳琦也在淘宝开设了自己的全球严选店,售卖各类彩妆。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为了打造网红、维持网红的知名度和热度,公司需要花费一笔不菲的网红维护费,其实就是变相的流量购买费用。“当前多平台发展,也意味着线上维护店铺运营的成本越来越高。”曹磊认为,尽管头部网红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但孵化成本相对较高,存在不确定性。
4月初,被称为网红电商第一股的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首个交易日却遭遇暴跌 37.2%的尴尬,此后数日延续颓势,上市5日的累计跌幅已达五成,成腰斩之势。
作为头部KOL(关键意见领袖),张大奕的淘宝店一年时间就做到了五颗皇冠。两年后的淘宝直播节上,张大奕两小时带来2000万元成交额,刷新单场淘宝直播纪录。如涵也确立了“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经营模式。
面对网红经济所辐射出的大蛋糕,不论是网红还是MCN(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机构都力图分一杯羹,网红规模虽在增长,但实际转化率如何,能否让消费者持续为之买单,仍是未知。
近期,“网红带货卖高仿,一个月可赚一辆奥迪Q7”的视频引发热议,网红依靠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成售假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