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小程序就可以算是微信、百度、支付宝这样的超级APP在自家生态中开辟出来的新领地。作为一处便捷的用户入口,小程序能触达不同的场景,并高效地激活用户。同时,小程序上承载的多元应用也让超级APP平台化,构建自身体系内开放式的多元业态,也因此,各家巨头目前也持续重金投入小程序的研发和完善。
此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机这一单一介质上。李彦宏曾说,“未来20年,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会逐步下降,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会使人们周边的环境逐渐布满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而这些传感器能够更方便地响应人的需求。”
投资人张斐曾经表示,“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就像是生命进化,是复杂系统的多层级增长。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并不会简单地消失,即使是动静已不多的PC互联网,也仍在发挥着自己的效用。”而在5G、AI等新技术在形成自己的能量场、准备蓄势待发的同时,移动互联网也正通过与这些新技术,以及随之而来的新业态的融合,迎接未来。
然而,移动互联网也正在“消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手机也会渐渐“消失”,智能的来临会把原本聚焦于手机的交互解构,万物都互联。
落寞的PC互联网
“手机淘宝”这个名字就像是PC时代的遗物,总算在2019年的春天去掉了上个世代的痕迹。当PC是主端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上“手机”这样的修饰前缀;而到了今天,移动互联网不再是需要强调和教育的对象,“手机”这个修饰语终于也该要离场了。
就像“手机淘宝”变成了“淘宝”,早在一年前“手机百度”也变成了“百度”,而产品名称变化的背后,是整个媒介和市场的变迁。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并存的时代结束了,手机端的产品形态不再是一个“子集”,已成为大部分主流互联网产品的主体。
然而,仅有3.8%的网民增速却说明,从“PC”向“移动”转移的红利已被吃尽,流量红利逐渐枯竭,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度效应下,这个时刻已然到来。
“消失”的移动互联网
在流量困境之外,移动互联网已呈现出了难以撼动的格局,也正因此,当移动红利见顶,大家自然走向了寻找额外流量和挖掘现有流量价值的道路。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市场、银发族市场,以及母婴市场等“增量”市场就是在解决“新流量”的问题。
新的介质、新的入口,也给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机会。曾经PC上的世界,在这里经历了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