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新街市场长苏伟超介绍,改造特意针对街坊们反映的如通道过窄、档口台面过高等问题进行改进。在管理上,街市聘请了保洁公司在营业时间内轮班进行保洁,确保环境卫生。在西华肉菜市场的管理办公室内,32路监控视频信号都集中传送到这里。西华肉菜市场负责人陆雅丽表示,市场改造后升级了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对市场进行监控管理。
2018年初,广州市将“全面加强肉菜市场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范围。要求加强肉菜市场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肉菜市场环境整洁、卫生干净水平。对各区肉菜市场进行现场核查并督导升级改造工作进度,加强市场内部有序管理,保持市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做好规范化文明经营,加强卫生清洁,场内经营秩序等工作,并对各区部分肉菜市场进行现场检查。
“作为老城区,越秀改造肉菜市场不仅是提升菜篮子工程,更是老城市新活力的一种表现。只有不断改善环境,才能满足市民的购物需求。”越秀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期间,广州市通过商务发展资金对完成升级改造的项目给予支持。海珠、黄埔、天河、越秀、花都等区纷纷出台配套财政扶持政策,形成市、区叠加的政策支持效应,激发市场改造的积极性。去年,广州市全面完成年度既定45家肉菜市场升级改造任务,另超额完成6家市场的改造,全年累计完成市场改造51家。
杨箕新街市除了环境的升级,现在的杨箕新街市还实现了WiFi全覆盖,引入了银联、支付宝、微信快捷支付方式。不少档口前均悬挂着“杨箕新街市移动支付优质商户”的牌子,市民买菜出示手机支付二维码即可付款,购物体验更快捷、更舒适。“越秀区的市场改造都要WiFi覆盖,是升级改造的要求之一。”广州鼎盛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杨箕新街市董事长李桂和这样介绍。
在母婴室斜对面,就是全市肉菜市场首个党工学习部。猎德新街市腾出了65平方米,设立了这个党工学习部。在这里,党员和非党员都能够在一起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为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新街市还倡导党员公开亮身份、树形象,在由党员经营管理的档口上标识着“党员示范岗”。
玛莎是俄罗斯人,在猎德生活了五年多。这天,她带着2个月大的宝宝来猎德新街市购物。挑选完货品之后,玛莎熟练地拿出手机扫码付款。“方便、干净、环境好,这是我最大的感受。”玛莎说,以前市场中没有这么多的商品种类,她每次走进来总觉得光线昏暗,卫生程度不高。经过改造后,她变成了猎德新街市的常客。
在西华肉菜市场的大门口,一个电子显示屏悬挂正中。屏幕上显示的是市场的快检信息,包括样品品类、来源、检测项目和检查结果等信息都会第一时间进行公布。在市场内,每个档口上都张贴的三张铭牌,分别是营业执照、价格牌和商品流通追溯二维码。市民前来买菜,可以扫描二维码溯源,食品品质安全有了更多保障。
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广州积累了不少具有特色的改造经验。三元里瑶台的兴隆肉菜市场是全省首个设立母婴室的肉菜市场。作为老城区中面积较大的肉菜市场,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市场改造后专门设置了母婴室和儿童游乐场。兴隆肉菜市场董事长颜勤桂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家长买菜可以把孩子放在游乐场里,有专人进行看护,家长也省了心。
老市场“大变身“:干净整洁如商超诚信建设保障“菜篮子工程”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余嘉敏 郭苏莹 冯艳丹
肉菜市场的“变身记”不仅出现在CBD,老城区里的传统肉菜市场也有新变化。在荔湾区西华路金花直街,有一家老牌的国营菜市场——西华肉菜市场。去年12月,经过三个多月的改造后,西华肉菜市场重新开门迎客。走进改造后的新市场,灯光明亮、货品齐整是第一印象。无障碍通道、公平秤、违规失信档位公示牌等设施齐备。每天都到西华肉菜市场买菜的何阿姨说,“市场比以前干净很多,按照食品的种类划分经营区域之后,菜品的选择也多了,但价格没有明显上涨。”
除了硬件的提升和改造,广州肉菜市场正在探索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消费。在这里,曾是“中老年专属”的肉菜市场有了满满人气,让市场传统业态激发新的活力。
“我们是广州肉菜市场协会的成员,门口设置党建宣传栏,也是方便我们员工和居民都能一起学习。公司之前就有党团活动,现在有专门的地方,更方便开展活动。”苏伟超说。
近日,记者走访了越秀区、荔湾区和天河区部分改造过的肉菜市场。作为最传统、最重要的“菜篮子工程”,肉菜市场的改造不仅追求环境整洁、卫生干净、产品品质有保障,更开辟了党工学习部、母婴室等特色和人性化的服务,助力老城区实现新活力。
老业态焕发新活力:人性化服务吸引更多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