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做好一个产品并不容易。柒小佰变形童车早前就已做过样车,加入小米生态链后,仍旧经历了长时间的修改——从 2017 年 11 月提交第一版,一直改到 2018 年 3 月 6 日才封样。郭晶晶说,「小米的聚焦点,是所有的」,大到外观、操作手感和体验,小到哪一个地方容易脏、用什么包装盒,都不放过。柒小佰童车上有一个很小的注塑口,本来是在朝向用户的一面,经过小米提醒,才改为朝向地面。「他们不提出这么严格的要求,我还想不到这个。」
700Bike 后街内变速版
3 月 13 日众筹开始当天,他就发现自己太保守了,这天参与众筹的人数便过了五千。他赶忙通知工厂加到一万五千辆,工厂一听,头都大了,回复「拼上老命,也就只能定个一万辆」。
和明星同名,郭晶晶常遭人误会。前几天,有人联系他公司的员工,想代理柒小佰变形儿童车。来人张嘴就问:「能不能引荐一下你们老板娘?」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700Bike 没能抓住城市自行车的这波机会。后来,共享单车开始烂大街,成就了赶上这次风口的另一批创业者。
郭晶晶回过头来看 700Bike,认为他们对大的风口趋势的判断是对的,早在 2014 年就认定城市自行车会有一波机会,但是在产品定义上出了很大问题。如果从一开始,700Bike 就不追求把产品做到那么极致,不去堆砌太多的功能点、智能点和电子化,只是单纯做一辆漂亮、好骑的城市自行车,再把价格卖到 700 块以内,郭晶晶相信当时就会引爆。
创办柒小佰之前,郭晶晶的身份是 700Bike 产品副总裁。700Bike 在城市自行车发烧友中知名度颇高,用户对他们自行车的评价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好、贵。不过,这家公司最终没能成为「独角兽」,在共享单车创业潮来临之后,处境越发艰难。
柒小佰创始人郭晶晶
然后是安全和细节,柒小佰在上面花了许多功夫,郭晶晶相信用户是能感受到的。再有就是他们把小孩四岁前会拥有的滑步车和三轮车合二为一,变成一辆车,是对使用成本的降低。「成本分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样价钱的 iPad 和跑步机,影响购买的决策原因很不一样,iPad 关注配置,跑步机就还要关注占地面积。」他认为使用周期有限的童车同样拥有较高的使用成本。
2014 年,郭晶晶和张向东第一次见面时,就达成过一致意见,认为童车也应该是城市自行车中的一个品类,规划第一批做成人车,第二批做童车,童车项目在 700Bike 的产品序列里已经出现了两年。
柒小佰刚成立不久,才推出自己的第一款产品,变形童车也还称不上是爆款,但郭晶晶觉得,它至少具备了爆款的潜质。
柒小佰变形童车
700Bike 自行车的口碑一向不错,就是太贵,定价几千块,很多人喜欢却没能下决心买。所以,它的目标用户虽然清晰,但配置和价格却没有放在最大的用户群体里,一开始就是相对小众的产品线,很难有快节奏的商业化。郭晶晶说:「我们希望改变城市出行和升级城市自行车的品质,但这个和价格有一些矛盾。」
「小米有一个逻辑,如果 20% 的人需要你这个产品上的某一个功能,80% 的人可要可不要,那就一定不要,他们不会让 80% 的人去承担 20% 的人的需求所增加的成本。」一些产品习惯做加法,添加太多的功能点,部分是出于营销目的,小米则聚焦于把最基础、最核心的功能做好,砍掉一些可有可无的噱头和功能点,以此实现成本的下降,郭晶晶认为这就是小米产品的「极致性价比」。
郭晶晶觉得选择从童车开始,符合他从小米学到的「圈层式扩张」策略。童车能用上他之前积累的自行车核心技术,供应链领域也相对比较熟,市场足够大,企业又足够分散,这是他的机会。他规划把童车做好后,就要往儿童运动和其他童玩产品上扩展。
最终成绩在小米众筹所有项目中并不特别亮眼,但在母婴童类产品中却是第一名,这是郭晶晶真正兴奋的地方,他相信自己选择的创业方向大有可为。
柒小佰童车引人关注,因为前段时间它刚在小米有品上做完众筹。原定两周的活动,只用了一半时间便售罄一万辆,这大大出乎郭晶晶的预测,众筹被迫提前终止。
张向东随后去找了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夏勇峰和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表达了自己手下团队想加入小米生态链的意愿。刘和夏认可 700Bike 的产品能力,先答应了合作,再来商量具体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