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求房屋墙头、瓦面不能有一根杂草;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理掉;宫里严禁吸烟。在他关注下,故宫博物院有了座椅,有了母婴室,宫殿里有了灯光……
外国元首车队进故宫曾是一种外交礼遇,也硬生生让单霁翔给叫停了。“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居,这些帝王曾经的居所今天也都对公众开放,那些地方车队就不能开进去。”单霁翔看来,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他的车队到来之前,单霁翔下令关上了午门,将车队挡在门外。单霁翔在午门前迎接了奥朗德,从午门开始全程讲解,奥朗德成为了近十几年第一位步行进入故宫的外国元首。从此,无论故宫员工还是外国元首,原则上只能步行进入故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几年间,故宫的开放面积从不足50%到超过80%,藏品展示比例从不到1%提升至3%以上。“今年很多古建筑都修好了,我们计划将藏品展示达到8%,明年希望能到12%。”单霁翔透露。
单霁翔直言,七年多的博物馆摸索告诉他,让文物拥有尊严和体面,才是好的保护。“文物是有生命的,要让文物走进人们的生活,件件光彩照人,不能蓬头垢面。”
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守门人”而不是“掌门人”,保护文化遗产,不是少数人的工作,只有让文物和博物馆走进人们的生活,才能让更多人关注、认识和保护文物,这样状态下的文物才是最安全的。
七年来,单霁翔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他的继任者也会将这项事业接力下去。
“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4月8日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消息一出,便刷屏各大社交平台。4月14日,刚刚退休的单霁翔来到山东烟台,带来主题讲座《匠者仁心——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单霁翔经常跟外宾说,故宫红墙黄瓦蓝天,这是三原色,用这三种颜色可以演绎出世界上任何色彩。“我们的世界必须是绚丽多彩的,每个民族都有他们值得尊重的历史,都应该拥有他们自己向往的未来。”这种理念跟他七年来执掌故宫博物院的思路一脉相承。
“每一任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故宫太复杂,9999件事做好了,1件事没做到,就是灾难性的,因此历任院长大多没有善终。”单霁翔经常自嘲,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个“高危职业”。
过去故宫里有许多违规建筑,用于办公的彩钢房不仅占据了不少空间,而且很不美观。如今,故宫已拆掉临时建筑1.3万平方米,原有的59处彩钢房已全部拆除。
“退休以后,我本想能够轻松一些,没想到更累了。”单霁翔笑言,这五六天的时间,每天能收到上千条朋友们的微信、短信,祝贺他“平安退休”。自1925年10月建院以来,到单霁翔这里,故宫博物院先后经历了六任院长。
接替单霁翔的新任院长王恩东来自敦煌博物院,比他年轻13岁,在14日烟台的演讲中,单霁翔对这位后辈的评价是“年富力强、有文化情怀、有专业水准”。宣布任命的当天晚上,单霁翔便风风火火拉着王恩东看了故宫博物院夜间的安全系统,包括中控室及安全的各个岗位,“首先把安全先交出去”。如今故宫博物院的中控室里,共有65面大屏幕,接收着3300个摄像头传回的影像,都是保护故宫安全的“眼睛”,单霁翔最为珍视。第二天,两人又看了一些故宫里正在实施的工程,算是对业务方面进行了交接。这些工程基本将于2020年竣工,届时,故宫将迎600岁生日。
单霁翔2012年上任时,故宫发生盗窃案不久,他考虑最多就是如何保证故宫的平安。按照一般的思路,文物在库房里锁着是最安全的,古建筑开放越少是越安全的。“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没有从观众的角度去考虑。”
购票、安检、存包、进入……过去,午门广场上呜呜泱泱全是人,还没进故宫的门,游客便累得身心疲惫。在他的任上,故宫博物院实现了全部网络预约购票,并实行了限流措施, 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票、对当天的客流量心里有底。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七年来,单霁翔领导下的故宫开启了一场文博“革命”——以游客为中心,去思考工作、安排工作。
他要求把沥青、水泥地面改成传统的砖和石材地面,把上千米的绿地铁栏杆拆掉,把1750个井盖做平,让轮椅、婴儿车能安全通行。所有的灯杆都换成宫灯样式,晚上可以照明,白天也是景观。
“我希望到2020年,紫禁城里面只保留古代建筑和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建的少数建筑,没有任何一栋现代建筑,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单霁翔说。